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时代,水利行业也正加速迈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新征程。测控一体化闸门作为现代化水利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水资源的精准调配、高效利用以及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稳定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测控一体化闸门运维管理模式正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一、行业痛点亟待解决
首先,闸门分布广泛且位置分散,部分地处偏远山区或野外。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些大型灌区,闸门数量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座,人工巡检维护一次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平均每次巡检成本高达数万元元。这不仅导致运维效率低下,还使得故障发现和响应严重滞后,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引发水资源浪费、灌溉延误甚至水利设施损坏等严重后果。
其次,智能化程度参差不齐。部分早期建设的闸门仍依赖人工操作,缺乏基本的自动化监测与控制功能,无法实时感知水位、流量等关键参数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这类低智能化闸门在一些地区仍占比高达 30% - 40% ,严重制约了水资源的精准管理和智慧水利系统的整体建设推进。
再者,数据孤岛现象突出。各闸门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工情数据无法有效整合与共享,水利部门和运维企业难以对设备运行性能进行全面评估,也无法基于数据分析优化运维策略、合理调配水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管理决策的盲目性。
二、水利智能网关构建创新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痛点,物通博联推出了以水利智能网关为核心的测控一体化闸门工情监控运维管理系统,为水利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思路。
1、物通博联水利智能网关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丰富的通讯接口(RS232、RS485、以太网口、IO 接口等)可轻松兼容水位计、流量计、水质监测仪等各类水利设备与传感器,即插即用。无论是复杂的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都能实现全方位、高精度的实时数据采集,确保各类工情数据无遗漏。
2、在数据传输环节,该网关支持 5G/4G/3G、Wi-Fi、有线以太网、LoRa 等多种通讯方式,全面适配各大运营商网络。即便在偏远山区、信号微弱地区,也能保障数据稳定、高速传输,确保设备实时在线,数据及时上传至管理平台。
3、此外,网关严格遵循水利行业标准,符合《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等,支持 SL651、SL427、SZY206 等多种水利协议,同时兼容 MQTT、Modbus、HTTP 等通用协议,可无缝对接国家、省、市、区县各级水利监管平台以及第三方管理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共享。
4、运维人员通过管理平台,可随时随地查看每一座闸门的运行状态,包括闸门开度、水位、流量等关键参数,如同亲临现场。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如水位超限、设备故障等,系统立即通过网页语音、短信、电话、消息推送等多种方式发出警报,提醒运维人员迅速响应处理,极大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
5、在遇到紧急情况或需要根据实际用水需求调整闸门开度时,管理人员无需亲临现场,在管理中心即可通过平台远程下达控制指令,精准控制闸门的开启与关闭,灵活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水利调度场景。
6、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能够生成详细的设备运行报告,评估设备性能,预测潜在故障,为运维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从被动运维向主动预防性运维的转变,有效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图片等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仅用于学术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