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资源配置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方案
2025-04-18 10:58:49水资源配置工程,作为优化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关键举措,承担着解决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任。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例,它横跨重庆市长江以北、嘉陵江与渠江以西区域,是重庆市投资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跨区域重大调水工程。其建成后,年增供水量达10.12亿立方米,供水覆盖11个区及高新区,受水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惠及近千万人口,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非凡。
然而,传统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1、数据采集与传输滞后:以往基础水利数据,像水量计量、闸门开度、工程运行状况等,多依赖人工观测获取。这不仅导致数据时效性差,还因人为因素影响,准确性难以保障。
2、信息化程度低:水资源调度方案多依靠人工计算与历史经验制定,尚未形成涵盖信息采集、水文测报预报、方案预警管理、运行实况远程监控、运维业务处理的一体化信息系统。
3、缺乏有效软硬件支持:传统的水资源调度实时信息接收、业务处理、综合监视和调度预报的管理系统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为有效解决上述痛点,物通博联提供基于水利数采网关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水利数采网关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枢纽,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能力。
(一)数据采集
多类型设备接入:该网关能够无缝接入各类传感器与监测设备,如雷达水位明渠测流仪、一体化遥测水位计等,实时采集水位、流量、水量等关键数据。同时凭借智能数据采集算法,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精准可靠,极大提升了数据质量,为后续的分析与决策提供坚实基础。
(二)数据传输
高效稳定传输: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4G、5G、WIFI等无线网络,以及以太网等有线网络,保障数据在复杂环境下也能高效、稳定地传输至管理平台。同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三)系统集成
与现有系统融合:可以与现有的水资源管理软件、监控系统等进行深度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互,构建起涵盖信息采集、监控、监视、信息传输与上层应用的一体化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管理提供全面、统一的操作界面。
实现功能
实时监控: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平台,可实时查看各个监测点的水位、流量、水量等数据,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如闸门的开度、泵站的运行情况等,实现对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足不出户”便能掌握工程运行全貌。
远程控制:借助系统,能够对闸门、泵站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实现“一键式”操作。在需要进行水量调度时,可远程控制闸门的启闭,无需人工现场操作,大大提高了调度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人力成本与安全风险。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对采集到的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与趋势,为水资源调度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预测不同情况下的水资源需求,辅助管理人员做出更加合理、精准的决策,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预警报警:设置水位、流量等参数的阈值,当监测数据超出阈值范围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报警机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及时通知管理人员,以便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防范水灾害的发生。
视频监控联动:与安装在河道、渠道、闸口等重点地段的视频监控设备联动,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可自动切换至相应区域的视频画面,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直观的现场信息,便于其准确判断与处理问题。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图片等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仅用于学术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