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背景
我国中小河流数量众多,汛期集中且降雨分布不均,洪涝灾害频发,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传统人工巡检方式效率低、响应慢,难以满足实时监测需求。水利部在《“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中明确要求完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体系,提高覆盖面和智能化水平。因此,建立高效、精准的雨水情监测系统对防洪减灾至关重要。
二、痛点分析
数据采集困难:人工测量成本高、效率低,无法实现大规模、高频次的数据收集。
信息孤岛:数据分散、缺乏共享机制,难以形成统一高效的应对策略。
调度决策滞后:缺少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支持,导致灾害响应不及时。
三、解决方案
(1)系统架构:
感知层:部署水位计、雨量计、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水位、雨量、流量、水质等数据。
网络层:物通博联水利水文网关将雨水情数据通过5G/4G等方式上传至管理部门平台。
平台层:水利管理部门平台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及可视化展示,执行相关决策。

(2)核心功能:
多协议适配:具备多个串口网口,适配Modbus协议,兼容各类传感器和仪器仪表。
边缘计算:网关内置边缘计算能力,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本地存储,减少云端压力。
远程运维:支持远程配置、固件升级和故障诊断,降低维护成本。
低功耗设计:支持太阳能+蓄电池供电,适应偏远地区无电源场景。
四、实现功能
1、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
24小时不间断采集水位、雨量、流量、水质等数据,并通过网关实时上传至云平台。支持多种通信方式(5G/4G/WIFI/以太网),确保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2、智能预警与报警
预设水位、雨量等阈值,当数据超限时,系统自动触发报警(短信、微信、邮件等)。支持多级预警机制,确保相关人员及时响应。
3、可视化监控与数据分析
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实时查看水文数据、视频监控画面及设备状态。同时自动生成数据报表、趋势图,支持历史数据查询和导出。
4、集中管理与多中心转发
支持多条河流、多个监测点的地图式集中管理,数据可转发至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多中心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多方监管,提升协同效率。
5、设备管理与远程维护
通过设备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网关及前端设备的运行状态。支持网关远程配置、故障诊断和固件升级,减少现场维护需求。
6、视频监控与同屏展示
支持接入网络摄像头,实现视频监控与水文数据的同屏展示。多元化掌握水文信息,提升管理效率。
7、系统扩展与联动控制
支持与给排水系统、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接入,实现智能远程调控。根据河流水位高低,远程控制排水泵组的启停,优化防洪调度。
五、方案优势
高效精准: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数据,提升防洪决策能力。
低功耗低成本:支持太阳能+蓄电池供电,降低项目成本。
灵活扩展: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设备数量和类型,适应不同场景。
安全可靠:数据加密传输,支持多级权限管理,确保系统安全。
六、应用场景
中小河流防洪监测:实时掌握水位、雨量变化,提前预警洪涝灾害。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监测水位、流量、水质等数据,保障大坝安全运行。
城市内涝预警:结合排水系统数据,实现城市内涝的精准预警和调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图片等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仅用于学术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做删除处理!